第一百六十八章四十亿的抉择-《重生为商》


    第(2/3)页

    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吴文心要决定一笔他重生以来甚至整个人生当中都算是最大的一笔投资,他要入手南车的股票。

    在上一世的记忆中,南车真正上市的时间应该是o7年,但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一世居然提前了两年。当他回到家中陪着老爷子吃饭的时候,老爷子无意之中提起厂子里面开始认购原始股。虽然还只是一些捕风捉影的消息,不过对吴文心来说这就已经够了。

    像南车这种企业认购原始股完全是论资排辈来的,这东西可不是什么人想买就能买到的。毕竟原始股等同于赚钱的代名词,一般情况下买到的原始股多多少少都能赚一些。当然也不排除真是点子背的,对于这种情况吴文心除了建议对方去洗脸之外,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

    能弄到原始股自然是好的,不过吴文心也明白希望不大,就是真的能弄到数量也不会太多。为了省去以后不必要的麻烦,重点还是要放在上市之后的股票上。

    关于南车这个企业吴文心还是很看好的,虽然现在没有改成股份制的情况下已经穷的连员工的工资都不下来了,但只要能掌握动车的核心技术,它的展前景一定是一飞冲天的。

    南车的效益究竟有多好,举一个侧面的例子就能很好地说明。

    吴文心记得在南车的主体工厂是在城乡结合部的地带,在没有上市以及掌握了动车核心技术之前,周围的小村庄里那叫一个穷!后来南车上市,并且成功的从岛国那边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后,周围的几个小村子也跟着沾了光,光是替南车加工一些很简单的金属零件就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的。

    那个时候这些小村子里面谁家要是没个百万以上的存款,都不好意思出门和人打招呼。

    所以吴文心认定南车一定会赚钱的,只是这个周期有多长就很难说了,最主要的是他不清楚现在南车方面是否已经开始接触岛国那边了。

    十年后全世界高铁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就那么俩,一个是我国,另一个是岛国。我国的高铁技术初期虽然是从岛国那边学习过来的,但经过了几年的研和创新后,已经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地步。

    同岛国相比,我国有着对方无法比拟的优势。

    先我们的内核是开放性质的,所以客户以后的更新换代选择性很多,不一定非要从我国定制,可以货比三家,这就给了用户很大的自主选择性。而岛国的内核只能使用他们生产出来的技术进行更新换代,你选择了他们家的技术,那一辈子只能用他们家的技术了,这等同于是霸王条款。

    其次我们的造价和人工费比岛国那边更便宜。毕竟人多,劳动力充足,人多就意味着建造度快,通常岛国那边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建成的项目,我们一年就能搞定,而且还保质保量,就问你气不气?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国幅员辽阔各种类型的地貌都有分布,就冲我们能在青藏高原那么严重的冻土带上铺上铁路,这就不是某岛国那种天气预报一句话就能概括过来的国家能比的。

    我们在国内的建造过程中早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地貌问题,所以有现成的经验拿来使用。而某岛国遇到了特殊的复杂地形,光是研究地形恐怕就要花个两三年的时间,更不要说动手建设了。

    两三年的时间啊!国外政府一届的任期才多长时间,这一任千辛万苦谈好的建设项目狗屁成果没见到就卸任了,之后让下一任的人来摘果子?你特么是在逗我?这要是一个政党内部的更替还好说,要是像米国那边民主党和共和党已经打得彻底不要脸了,遇到这种事情还不气吐血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