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观大物(下)-《星辰之主》


    第(2/3)页

      “红硅星系”的信息便像一个泡沫,转眼淹没不见了。

      泰玉勉强区分了一个层次,知道这里一部分是圆度恒星系,亦即红硅星系的母星系的信息。

      到了这种体量,已经不是感知,更谈不上解析,只能是扑面而来的信息狂潮,稍作拣选,与教材、资料上的相关情报相对照,做些基本了解,一扫而过。

      这无穷尽的星光以及掺入到星际底噪中的细波,相当部分已经是上一个纪元的状态,但结合资料,却能够大致检验出它们自然发展的结果。

      如果有不同,可能是推算的误差,也可能是人为的干预。

      这些偏差,便可作为验证“遗传种”在星系尺度作用的证据,哪怕模糊不清,也能以后再做整理。

      然后就是更广阔星域的信息,信息量更加复杂恢宏,泰玉再无力分层,只能一发地承接消受。

      不过,这里似乎也有一些边际效应,随着更遥远、更广袤星空的信息汇聚过来,其模糊程度也没有变得更糟,也就是和“圆度恒星系”的感觉差不多。

      仍然需要绞尽脑汁去消化,但在最基本的层面,却是可以整理的程度——因为它们天然就具有某种数据结构。

      因为在这个维度上,有“天渊灵网”,这个宏大的遍布整个中央星区的体系,天然就是梳理、计算的框架。

      无数的信息,通过“天渊灵网”的基本架构自然归拢,历史与现实的规则,在此累积层叠;过往与现在最强横力量和法度,都在其间呈现。

      所谓“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些信息的记录;而流传在遗传种社会中的“古神”“新神”知识,可以为之验证,也就有了相对清晰具体的脉络。

      如此,模糊的信息和相对清晰的脉络,同步纳入到与“大通意”同步展开的“观想时空”中。

      “观想时空”中原本只限定于“见我-大通”这有限区间内的“时光长河”瞬间拓展,作为缓冲、沉淀和转换的“雾气披风”,则在这瞬间整个地崩解开来,然后又快速重构。

      所有的压力,终究还要由泰玉这边消化、承接。

      但泰玉这边感觉还好——虽然他的形神框架在“雾气披风”崩解重构的瞬间,也出现了明显扭曲以及相应的附加伤害,但他觉得,这感觉其实有点儿熟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