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 口小袋大-《超级电力强国》
第(2/3)页
绕过生不逢时的怒江开发,最后来到了金沙江。
金沙江的开发相对温和一些。并未遭遇大的阻力,也恰恰符合国家的发电期望。规划中的电站一一上马,属于一步一个脚印。对于金沙江水电基地来说,主力多半在泗川,而非滇南,而滇南在政策上也受益,赶上西电东送的大潮,因此开发顺畅。
着眼此时此刻,澜沧江的规划已经开始实施,插手空间不大。
先着手澜沧江也绝对是正确之选,拿溪来比较,计划1820万的装机容量,需要搬迁110万人口,相当于为了每万瓦装机容量需要搬迁60人,而澜沧江8个电站,规划容量1590万,需要搬迁不到8万人,相当于每万千瓦需要搬迁人数不到5人,这个数据放眼全国都是比较合理的,如此划算的淹没占地和移民量,必然会先被盯上。
这块肉,是轮不到民资来啃的。
而怒江,面对的压力和成本高,除去这座绿色走廊独有生态压力外,更牵扯到多少数民族的搬迁问题,前任已经撞破脑袋还没撞开的墙,还是不要考虑了。
剩下最为温和的金沙江,无疑是最该下功夫的地方。
这座横跨滇川二省,未来我国最大的水电基地,借着西电东送与水电发展的东风,机会多,前景大。金沙江富集程居世界之最,天然落差5100米,占长江干流总落差的95%,集中且巨大的势能将产生大的经济效益。
可以说未来20年,甚至30年,这里都有机会,受博哥的影响,张逸夫总觉得下手晚了,就要被一堆如狼似虎的家伙们啃光。
为了更具体一些,张逸夫着重考察了这个流域,尤其围绕着风清水秀的丽江仔细研究,对于河口状况,居民密,少数民族分布都作了记录与计算,配合脑海中的资料以及与水利部门人员的交流,就各个地段都有了一个评估。
数据与实际相结合,曾经的事实与现在的状况相对比,张逸夫停在了一个地方。
其实不该是停,该说是飘。
第(2/3)页